主页 > imtoken钱包app > 比特币暴涨后会爆发“矿难”吗?

比特币暴涨后会爆发“矿难”吗?

imtoken钱包app 2023-06-12 05:11:42

比特币的疯狂席卷全球,从年初的1000美元一路冲破10000美元大关,再到12月17日,部分平台报价突破20000美元,随后迎来一连串回调。 12 月 22 日,价格跌破 14,000 美元。 比特币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投资产品。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比特币暴涨的大部分原因来自其自身的稀缺性。 世界上只有 2100 万枚比特币,其中超过三分之二已被开采并分发给公众。 据初步估计,比特币持有者已远超2500万人。 而且,比特币的财富分布与全球金融财富高度一致。

除了其固有的通缩特性外,它还让用户以极低的交易成本享受随时随地支付和接收资金的特权。 其匿名功能保证了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交易不可逆转,降低了欺诈率。 比特币用户可以通过安全加密完全控制他们的交易。 最重要的是,其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记账功能为比特币交易提供了一个透明、中立和可预测的平台。 正是因为比特币具有货币的功能,才能参与到实体经济中,承担起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功能,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比如丹麦设立了比特币ATM机,逐步用虚拟货币代替现金,向无现金演进,让虚拟货币逐渐参与到每一个实体行业。 利用比特币的国际认可度,打破国际和区域限制,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规模和流通手段两大功能,降低实体经济与现金的摩擦成本。

比特币价值 网络效应_比特币能创造什么价值_比特币价值尺度

比特币的缺点也很明显。 它不像主权货币。 铸币权掌握在“矿工”手中。 价格区间波动较大,容易受炒作影响。 也不像黄金、石油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商品,其资质值得商榷。 比特币只能通过当地货币购买。 存在安全问题,被黑客攻击丢失将难以挽回,其去中心化的原则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比特币的价值取决于其用户的信心。 一旦人们预计它的用处会下降,比特币就会瞬间消失。 此前,2014年的“矿难”非常有名,短短半个月价格就腰斩了一半。 最直接的影响是“矿工”卖掉了显卡等电脑设备,但并未明显影响到其他实体经济。 这场“矿难”是由国际投机者和多个交易平台操纵造成的。

比特币价值 网络效应_比特币能创造什么价值_比特币价值尺度

随着比特币逐渐被广泛使用,2017年的价格暴涨是否会接踵而来“矿难”? 会不会引发类似2008年的金融危机? 我们知道,2008年的金融危机比特币价值尺度,又称次贷危机比特币价值尺度,是由于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跟不上金融资产扩张和金融创新的步伐而引发的。 次贷危机传染性极强,据估计已给全球金融业造成超过6000亿美元的损失。 比特币日均交易量不足5000万美元,交易不活跃。 按照目前的价格,比特币的总市值约为 3000 亿美元。

比特币价值尺度_比特币能创造什么价值_比特币价值 网络效应

从期货交易所交易量来看,2018年3月比特币合约交易量处于两位数低端,远低于同为CDS(信用违约互换)和CDO(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量。次贷危机前的衍生品。 担保债务义务)。 假设真的发生“矿难”,比特币的活跃度和影响力远不及次贷危机。 最重要的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巨额债务引发的,实体经济与金融过度融合,释放出巨大的破坏力。 但是,比特币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并不高。 涉及比特币的企业交易案例非常少,应用于居民商品消费和房屋销售的更是少之又少,更不涉及债务危机。 因此,比特币的“矿难”并不像次贷危机那样具有传染性。 不存在可能导致银行系统出现流动性危机和恐慌性挤兑的巨大信贷需求。 那么这种“矿难”更多的是与投机者的操纵有关,价格受到私人交易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广泛的实体经济应用。 它不会带来2008年金融危机的最大特征——“太大而不能倒闭”(too big to fail)。 而且受次贷危机影响的大部分是普通人,而比特币的财富分布与全球金融财富高度一致,所以即使发生“矿难”,其波及范围也不会很广。

比特币价值 网络效应_比特币能创造什么价值_比特币价值尺度

当然,比特币“矿难”让投资者对科技股失去信心。 作为区块链技术的代表,比特币价格的暴跌将严重影响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相关科技股的估值。 今年 6 月,比特币价格从 3000 美元左右暴跌至 2500 美元,单日跌幅超过 16%。 随后几只科技股的价格下跌。 其中,四大科技股(苹果、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的下跌对美国市场影响较大,一天之内市值蒸发了600亿美元。 比特币和科技股的暴跌是由于技术故障导致数百万散户投资者无法上网。 如果出现比暴跌更可怕的“矿难”,投资者将对区块链技术失去信心,严重影响投资者对科技股的估值,恐慌性抛售势必发生。 危机。

比特币价值尺度_比特币能创造什么价值_比特币价值 网络效应

但其破坏程度和传播能力远不及次贷危机,因此比特币危机无法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提并论。 但如何监管虚拟货币,如何监管和规范金融创新,乃至如何监管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势必成为政府和监管机构未来研究的方向。

(作者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银行(港股03988)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来自国际金融报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登陆金融行业网站()